最新公告:
 
鄂所观点 | 工地干活儿第一天就受伤,算工伤吗?
 
作者:程海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8日 点击数:

 

基本案情

 

2023年10月9日,杨某被承包A建筑公司外墙保温项目的个人老板刘某招用为杂工,口头约定工资350元/天,由班长按月发放工资,未签订任何书面协议,未购买工伤保险。

 

2023年10月9日下午,杨某工作时被掉落的钢管砸伤,随后被送往医院救治。杨某被诊断为2处横突骨折、脊椎骨折、多处肋骨骨折,后杨某请求老板协助申请认定工伤被拒。

 

案例分析

 

一、杨某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杨某到工地打工,受雇于老板刘某个人,与A建筑公司没有直接联系,老板刘某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那么,杨某能否申请认定工伤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根据上述规定,本案中杨某虽然没有与A建筑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本案属于A建筑公司将项目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的自然人刘某,故刘某招用的劳动者杨某应当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A建筑公司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杨某在工地干活儿过程中受伤,符合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

 

二、由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呢?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七条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三条项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1)最高法行再1号民事裁定书中认为:首先,建设工程领域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其违法转包、分包项目上因工伤亡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并不以存在法律上劳动关系或事实上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七点等规定,在建筑行业中,认定工伤保险责任或用工主体责任,已经不以存在法律上劳动关系为必要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三条规定,能否进行工伤认定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并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

 

从前述规定来看,“为保障建筑行业中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聘用的职工因工伤亡后的工伤保险待遇,加强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和对违法转包、分包单位的惩戒,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确立了因工伤亡职工与违法转包、分包的承包单位之间推定形成拟制劳动关系的规则,即直接将违法转包、分包的承包单位视为用工主体,并由其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本案中,承包单位A建筑公司承担其转包、违法分包项目上因工受伤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并不以存在法律上劳动关系或事实上劳动关系为前提条件。故A建筑公司虽然未与杨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与杨某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但其被视为用工主体,并由其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三、工伤认定流程需要哪些流程?

 

(一)申请时限

 

1.用人单位申请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特别注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十七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2.劳动者申请时限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超过1年申请期限的特别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误申请时间的,应当认定为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1)不可抗力;(2)人身自由受到限制;(3)属于用人单位原因;(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5)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二)申请认定工伤需提交什么材料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第六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三)社保部门多长时间受理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第八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四)多长时间作出工伤认定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五)不服工伤认定结论怎么办

 

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特别提醒: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是可以选择的,这里的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四、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工伤待遇计算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及最新统计数据归纳总结,供参考。

 

1.1-10级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个月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个月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个月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个月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8个月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16个月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下同)。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90%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8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80%
四级伤本人工资×75%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70%
级伤残工资×60%

 

2.1-6级伤残津贴(按月享受)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六级伤残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如下:

 

说明:

 

(1)1-4级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2)5-6级伤残津贴由用人单位在难以安排工作的情况下支付,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5-10级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以内蒙古为例如下: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26个月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23个月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6个月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10个月
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26个月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23个月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6个月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10个月
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4.停工留薪期工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5.停工留薪护理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如果单位未安排护理,则由单位支付护理费。护理费标准如何确定,各地并无统一做法。

 

6.评残后的护理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4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社平工资×50%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社平工资×40%
生活部分不能自社平工资×30%

 

7.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8. 医疗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9.工伤康复费用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规定,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0.辅助器具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2条规定,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11.工伤复发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工伤医疗费、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工资。

 

(二)因工死亡待遇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居民收入情况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这个统计数据,对工伤职工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有直接影响。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说明: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第2款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员工因工死亡的,近亲属可获得三项费用,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三项费用标准如下:

 

1.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这个标准每年都会有变化。

 

公式:2023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49283✖20=985660元

 

2.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个标准同样每年会有变化,每个地区标准不一样。

 

3.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公式:

 

配偶: 死者本人工资×40%(按月支付);

 

其他亲属:死者本人工资×30%(每人每月);

 

孤寡老人或孤儿: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初次核定时上述抚恤金之和应≤职工生前月工资(按月计算)。

 

说明: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作者简介

 

 

程海香律师,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现任争议解决法律事务部部长。

 

擅长公司治理、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人身损害赔偿、劳动争议、侵权等各类民商事纠纷。

 

上一篇:鄂动 律动 行动 | 鄂所人的运动会这样过! 下一篇:近期动态回顾 | 馈赠锦旗、专题宣讲、业…
 
版权所有: 内蒙古鄂尔多斯律师事务所 蒙ICP备13000769 邮编:017000 电话:0477-8166677
地址:东胜区天骄路鑫通大厦A座11层
传真:0477-8166677 邮箱:erdos_lawfirm@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